案例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植

作为一名常熟地区的教师,有幸听了几位苏州名教师的课,深深的体会到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建兴老师对苏式课堂的总结形象而又到位:“苏式课堂”具有鲜明的特质:精致――宛如苏州园林那般精巧细致;质朴――仿佛苏州生活那样质感朴实;灵动――恰似太湖之水一般灵巧变化;开放――又似海洋文明一样开放包容。正是这些特征,使“苏式课堂”充盈生命活力,具有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格与深厚的底蕴。我国辞海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人文素养是指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学习吸纳,接受了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后,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具体体现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是要促使信息技术和人的关系相互和谐,除了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人文知识 、人文思维、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培植。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努力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知书明礼、奋发向上、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时代合格人才”。常熟又是一方沃土,风景如画,有山有水,人杰地灵,涌现出了很多文人名士。我校1998年始建于江苏省常熟中学原址,虽办学时间不长,但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前国立二中。国立二中于1946年由四川合川迁入江苏常熟,后更名为江苏省常熟中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影响力大的名校更应成为积淀常熟人民的睿智、常熟文化、常熟精神的特殊载体。作为这所学校的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苏式课堂的精致、质朴与灵动、开放,关注构建一个的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人文气息深厚的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在信息课堂上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人文关注,接受人文教育,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那么在平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老师怎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从教材入手,通过情境创设人文氛围,在任务布置、重难点突破、评价等各个环节注意关注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一步融入本土教育资源,培植学生人文素养,使他们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从三大环节:教学题材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议价体系的改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格的塑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培植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以我的《可爱家乡》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为例(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第4章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第二课时)谈谈怎样在课堂中培植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题材的选择,培植人文知识。

将教材中的题材进行适当的替换,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将家乡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等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也了解了家乡,领略家乡的著名景点、风土人情,教师要借助教材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升,让学生不断从信息技术教学中汲取营养,完善人格,丰富人文知识,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

【策略】

在WPS文字处理的基本使用教学设计以“可爱家乡”为主线,将有关家乡的文化特色、风俗、景点、特产等题材贯穿其中。原教材上是以学生的作文习作为主线,现将家乡的风土人情贯穿其中,虽说每课知识点独立,但内容上前后联系,最后将完成一个完整作品,展示学生眼中的家乡,不仅从中体现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到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本节课中的图文混排处理时以家乡的有关图片作为题材,让学生的学会排版的同时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创设情境,激发人文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有乐于学习的动力。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用语言文字去表述的,但现在现代教育技术让我们能从多个方面去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大家一些动态的信息,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具有人文气息的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又让学生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到家乡的美丽,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养,从情境中引入课堂的知识与任务,让学生有想去尝试的欲望。

【策略】

如在《可爱家乡》教学中通过播放《家乡的风景、人文风俗》视频和一些家乡的明信片、广告画等,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一些变化和特色,引起关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人文气氛浓厚,学生会想到上一节课自己只是取到了些静止的家乡图片与文字并没有完全地展示出家乡的美丽,想到自己的素材与这些展示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区别。       

三、创设问题式任务,培植人文思维。

布置任务时要给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并注意人文素养的培植,不要布置成只能做出一个结果的任务,在任务布置中通过问题式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想与创新完成任务,更好的体现自己感受到的人文知识,让学生在思考中巩固知识点并开放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策略】

如在《可爱家乡》教学中布置的第一个任务为请同学通过观察刚才看到的别人介绍我们美丽的家乡与同学们上节课网上下载的图片与文字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下一期的班级黑板报就以可爱家乡为主题进行一个专版介绍,请同学们想想看如何利用本节课学习到的图文混排的有关知识来构思一个电子版的黑板报,第一个任务为先请同学设计好自己黑板报的报头。

四、突破重难点,发展人文能力。

1、视听结合,小组探究,提高效率,开阔视野。        

效率的提高应当理解为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呈现给学生较多的知识,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得较为深刻,并能较好、较快的完成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掌握了大量的视觉资料并展示出来时,其意义就不单单是增加趣味性的问题,更是一个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最多信息;当教师对于一个操作结果有多种方法时并不需要全部去讲或演示,可以通过分知识点与难点的微视频课件让学生有兴趣的自己去挑选学习或是遇到困难时及时指导。通过教学材料与知识技能的一些视频演示与讲解,可增加课堂容量并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一些深入学习,对知识点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是一种针对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引导的策略,提升学生的人文能力。

【策略】

突出重点:

在“可爱家乡”这节课中,课堂展示材料中展示的作品以图文并茂的作品介绍本地人文的作品为主,并且注意在给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材料――微课时以作品制作中的难点入手,如图片与文字的关系。

突破难点:

如在《可爱家乡》这节课展示了大量家乡的相关介绍视频、明信片、贺卡、广告画等,让学生使对家乡的认识形象化。通过一些操作技能的微视频讲解让学生对除教师演示操作内容及书本上原有知识加固外,可对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与加深,还可及时解决学生实际完成任务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而且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另外,在视频播放时,并配以解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这样学生普遍感到直观形象,清晰明了,在感知美丽可爱的家乡常熟时,一边欣赏一边感受多媒体制作的精美,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要自己去制作体现家乡美丽的作品。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自己每节课制作的微视频要及时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不断完善。在最后的总结性任务时我们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探究完成,提高效率也开阔了视野。在此课中,最后的黑板报设计学生可自已组成团队小组,合作完成整体的设计,当然在整体设计中可以选用本组成员中在第一次任务完成时设计的报头,而下面的栏目版块可以由组长分工后小组成员完成后再拼接组成一个整体,这样即提高了效率也让同学们学会了欣赏别人的杰作及互相之间的协作,充分体现协作精神。小组分工中除了版块的分工外另外要注意整个版块的划分与最后的合成也要有人负责,要做到小组中人人有任务,人人在展示自己的才能。

(2)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操作完成一个步骤不是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和认识这个技能的实用性及鉴别信息的真假实用性能力才是最根本的。而要实现它,仅靠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适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好地辅助信息技术教学则可以很好的突破此难关。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深化认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意思,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培植人文素养。

【策略】

1.突出重点

如在《可爱家乡》利用多媒体对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到图文混排的实用性及在排版设计中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学重点,自然而巧妙。通过观看视频《家乡的风景、人文风俗》让学生边看边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培养他们热爱的情愫,是一个很好提升人文能力的机会。

2.突破难点

如在《可爱家乡》利用微视频让学生思考制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如何去解决,教师利用课前制作的小演示视频进行提示,是学生对难点问题形成了直观认识和对比,便于归纳总结,如怎样给自己的文字加上合适的、喜欢的背景;背景图片的巧妙设置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全面及时的评价,形成人文精神。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侧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反馈。思维对话是碰撞、共建,实质是思维互动与智慧共生,需要深度对话,而交互式反馈则是深度对话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的评价要全面及时,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后让学生各组派代表来讲解制作思路,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向大家展示同学自己眼看中的家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评时进行全方面评价,从技术性、艺术性、人文合作性、人文知识体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后要进行反思,取长取短,相互学习。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搭建一个交互平台,让学生上传作品共享,然后学生通过一定的评价表将自己的意见进行反馈,甚至可以在同学的作品上进行一些批注,同学可以根据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最后的修改,让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得到完善。在这过程中老师也变为其中的一员参与进去。

【策略】

对“可爱家乡”的作品评价时从学生作品的立意、所选的本土资源题材、制作时的合作情况、交流情况、对家乡人文的体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尽量完善评价体系,将质化与量化评价结合。同时通过网络中的共享交互功能实现评价的及时及公开。如《可爱家乡》这节课最后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可爱家乡――谈谈你(你们)的看法”引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评价,可个人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深入思考的能力及优良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开放式的评价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让学生的评价能全面,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思维得到了升华;教师也可以和学生的互动产生智慧的火花。评价表的完成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成果,也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一个方式。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巧妙运用本土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常熟的人文内涵,让教材显人文,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整体优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老师的引导培植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不仅有正确的审美与辩别信息的能力,更懂得关爱社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